夏季是減肥旺季,「吃什麼保健食品可以減肥」成為熱門話題。不過,在食品藥物管理署規範下,俗稱的「保健食品」應該叫作「健康食品」。依衛福部規定,健康食品能夠標示、宣稱的功能只有十三種,而減肥並不在其中。「民眾在市面上理應看不到減肥的健康食品。」食藥署食品組科長說。

 

沒錯,走進康是美、屈臣氏等通路或各大網路購物網站,都看不到「減肥」產品,但卻看得到「擊退體脂肪」、「迎接小一號的自己」、「超纖狂爆登場」、「窈窕天后」等字眼,容易讓消費者與減肥聯想在一起。

 

食品強調可瘦身 太誇大

 

這些產品,到底減肥效果如何?專業醫師話說得直接,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說「效益不大」;台東醫院院長說:「說不上治療」,認定沒有減肥效果;台安醫院減肥門診醫師則說,「高纖、促進排便有可能,但局部瘦身、養顏美容就有點誇大。」

 

主管機關又怎麼看?減肥藥目前全世界都只有一、兩種,何況是食品?「減肥不可能靠食品!」

 

臨床上,達到減肥效果的機能有三種,抑制食慾、減少吸收和促進代謝。若產品無上述功能,與減肥根本沾不到邊;如果有上述功能,還要進一步檢視三大問題,看產品的有效性、安全性和經濟性又是如何。

 

「有效性」的部分,包括療程結束平均能減多少公斤?多少人能順利完成療程?以及一年、三年、五年後,體重是否還維持住,沒有增加?

 

療程到底多久,民眾一定要知道,否則遙遙無期,而且是要平均值,表示不是個案;再者,若實驗過程中有很多人離開,剩下來的數據就不夠有意義。

 

許多產品標榜動物實驗效果,對此,醫生說:「人跟老鼠的飲食習慣一樣嗎?」動物實驗結果直接等於人體上的結果,是「很大的問號」。

 

接下來要看是否安全,過程中參與的人是否有副作用?最後是「經濟性」,曾有研究證明使用甲殼素一年後可多減一公斤,但所費不貲,一年要一萬二千元,相較於坊間擁有專業證照的減肥診所,一公斤約一、二千元,差別甚巨。

 

勿買成分含「瀉藥」產品

 

至於是否可以看成分來挑選產品?成分差異性太大,且一般消費者也看不懂;不過呼籲民眾,不要買成分中有番瀉葉的產品,因為這是「瀉藥」,雖然少量添加合法,但因排便變好,體重跟著減輕,是減肥的「假象」,在減肥醫師眼中,這是「不道德的行為」

 

民眾瘋美形、窈窕等健康食品,醫生分析,大家把減肥當作一般行為來處理,但實際上肥胖應當作疾病來看待,因肥胖所帶來的三高(高血壓、高血糖及高血脂)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不容輕忽。

 

這些健康食品短期吃無所謂,但如果長期或是超過劑量就有害。門診常遇到二、三十歲的女生吃了兩、三個月的產品,結果全身無力、疲倦,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。面對這些健康食品,醫生更是無奈地說,民眾以為貴的東西就是好的,不覺得醫生講的才是對的。

 

至於專業減肥醫師的忠告是什麼?幾乎每位醫師都強調,減肥不是單靠健康食品、代餐或藥物,就可達成目的,想要真正減肥,還是得從飲食習慣、運動等日常作息著手,才能保持健康的體態。

 

產後塑身  瘦身  快速瘦身

參考資料

1.黃威翰 2002 我國女性內衣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

2.趙景雲 2005 供謀或抵抗?瘦身女性身體的主體性與客體性

3.覃思齊 2003 從束乳到挺胸-內衣穿著的社會學研究

 資料來源:今周刊

LOLINYA蘿琳亞

arrow
arrow

    蘿琳亞 lolin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